王月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格林文学gl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代的行宫
我国古代皇室帝王都建有许多富丽豪华的皇中和行宫别苑。所谓行宫,是指后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休息的宫室,也就是皇宫之外的离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就有关于行中的记载。行宫还有冬、夏之分。根据我国古代园林史记载:行宫大部分是依天然风景区建造的。这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修筑的“骊山汤”行宫。此行宫唐代时又进行了扩建,改名为“华清宫”,它就是一座“冬宫”。另外,隋朝时营建的“仁寿宫”,唐代也进行了改建。经修复后更名为“九成宫”,它是一座“夏宫”。
清代,康熙14岁亲政后,富有政治韬略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告诫康熙:“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意思是要唐熙注意边防建设,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不要忘记武备。为加强北部边防,康熙主张不筑长城,其主要战略目标是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把蒙古诸部建成“塞上雄蕃”,使其“众志成城”。因此,康熙十六年出塞北巡,又设置了“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并把岁幸秋狩大典立为家法,以期“威武远扬,塞垣清晕”。这样,从北京至木兰围场,清帝及随行的皇亲和官员都要在沿途休息,所需用的大量物资也不能只靠驼载、马运,需要建立行宫来解决。据记载,皇帝出巡,20里一休息,40里一住。因而,在康熙时期,光是从北京至古北口就修建行宫7处:蔺沟、石槽、怀柔、密云、罗家桥、瑶亭、王家店等。康熙二十九年又在北京西郊海淀营建了行宫“畅春园”,周围占地约10华里,现在还存有畅春园的界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