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格林文学】地址:glxsw.cc
多恩伯格
多恩伯格,1895年9月6日出生在德国黑森州吉森城的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代在本地上学,1911年至1914年在吉森学校读书。1914年应征人伍,在陆军服役。1918年,任炮兵中尉的多恩伯格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俘虏,在法国南部的战俘营中关了两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多恩伯格获释,回到陆军工作。后来,他被德国军械局保送进入柏林理工学院深造,攻读机械工程专业,1927年毕业。1930年获硕士学位,然后又回到军械局接受研究火炮的任务。这样的学历和经历为他从事火箭研究打下了基础。
多恩伯格在军械局崭露头角。当时,陆军军械研究部长贝克尔少将是一名导弹专家,正领导火箭研究工作。他发现了多恩伯格的才华,1930年便任命多恩伯格为陆军导弹军需专家霍尔特希上尉的助理,负责研制固体火箭武器系统。多恩伯格阅读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火箭的资料,设计了口径为10~32厘米、质量为50千克的固体燃料火箭,射程有几千米,在哥尼斯靶场试验成功。这种火箭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多氏”投射器,在二战中投入使用,发射了约250万枚。
在1930年,德国已具备了发展液体燃料火箭的条件。多恩伯格对当时德国宇宙旅行协会和分散的五个液体燃料发动机研究小组作了实地调查,预测到液体火箭有着不可忽视的军事潜力,同时发现了一批富有才能的研制人员,如瓦利尔、里德尔、鲁道夫等人,特别是布劳恩这位对火箭很有抱负、不畏艰险且极富钻研精神的年轻人。他把这些有志者吸收到他负责的液体燃料发动机研制小组,集中力量发展液体火箭事业。
1932年,多恩伯格在库麦斯多夫炮兵靶场建成液体燃料火箭试车台。他将布劳恩从陆军固体火箭试验场调到新建的库麦斯多夫液体火箭试验站工作,同时把德国宇宙旅行协会的大部分成员和柏林理工学院的一批科学家聘请到这里,集智研制液体火箭。在多恩伯格的组织领导下,布劳恩研制成功一台小型液体燃料发动机,并立刻被提升为技术研究部主任;其他做出成绩的科技人员也都被安置在各个关键岗位。同年12月21日,布劳恩在库麦斯多夫试车台上试验一台液体燃料发动机,点火后发生爆炸,毁坏了试车台,好在未伤及到人。在场的多恩伯格并未责怪布劳恩和科技人员,而是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后来不到一个月,布劳恩领导的研究小组组装成一枚完整的火箭,采用液氧和酒精作燃料,把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从2891牛提高到9786牛。这枚称被为A—1的火箭在多恩伯格的指挥下诞生了。
这时,多恩伯格考虑到库麦斯多夫试验场不能适应大型军用火箭的研制需要,决定另外开辟新的研制机构和基地。后来选定了位于波罗的海边上的乌泽多姆岛作为新的火箭试验场,因为这里远离居民区,森林茂密,易于隐蔽,海陆交通都较方便,是火箭试验的理想场所。经批准后,多恩伯格在这个占地29平方千米的小岛上建起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火箭试验场,后来闻名于世的佩内明德火箭研究中心就设于此。这里建有现代化的超声速风洞试验设备、推力为1957千牛的静态试车台、火箭材料实验室、液氧制造厂、大型生产装配车间等,距离火箭制造厂3千米左右的地方就是火箭发射试验场。多恩伯格被任命为德国陆军军需委员会火箭研究部主任兼佩内明德火箭研究中心司令员,统管德国三军分散的火箭研制工作。他在贝克尔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全权负责指挥火箭研制工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太空宇航知识篇(四)》转载请注明来源:格林文学glxsw.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