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格林文学】地址:glxsw.cc
此时已是日落酉时,天色已暗,一切景物都是朦朦胧胧的,十几步外已是看不清人的五官。但好在地上的积雪能映衬出大致轮廓,还不至于与对面的人迎头相撞。
下了将近一天的大雪,将本就狭窄崎岖的山道掩盖的几乎毫无踪迹,若不是队伍中的蒋川和几名本地长大的骑兵熟悉地形,杨林等人非得迷路不可。
刚下过的雪松软洁净,踩在上面就仿佛踩在棉花上,几乎毫无声息。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在上面打上几个滚的冲动。而身后,那一行行的脚印弯弯曲曲的不见了尽头。
但是这种情况却让杨林他们行进起来很吃力。半尺深的积雪骑马根本就走不快。杨林估计以现在的行进速度,半个时辰能走出六七里路都是快的。
没别的原因,就是雪太厚太深。而且大雪覆盖下的道路坑凹不平,一不小心就会被滑倒。
“萨尔浒”汉语译为“木橱”。意思是说此山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取之不尽。其山高六十余丈,山势虽不似云、贵、川等地的山势巍峨雄奇,但在群山中也是山势险峻,非轻易可取之地。
此山与铁背山一东一西,彷如锁匙紧守沈水南北两岸,为此地战略要冲。正因如此,这里注定要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地方。
此时的萨尔浒山上下杀声震天,烽烟弥漫,注定将是一个充满火与血的夜晚。
后金军在努尔哈赤率领下,于农历三月初一晨倾巢而出,午后未时到达战场。努尔哈赤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他没有贸然的将军队直接投入战斗,而是先登上离铁背山三里的太兰冈观察战场态势。
见明军杜松部久攻不克、上下不得,攻势逐渐萎靡,便知铁背山下的明军已是强弩之末。又由哨探那里得知明军萨尔浒大营防御不强、士气不高,心中便有了计较。
努尔哈赤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消灭在萨尔浒的明军,而后回师夹攻在铁背山的杜松部就容易多了。想罢即刻命次子代善率正红、镶红两旗增援铁背山,拖住杜松。自己则亲率主力四万五千余人直扑萨尔浒。
努尔哈赤到达萨尔浒后再次仔细观察战场形势,见明军状况果然与哨探禀报的情况一致。明军在山上几处险要之地设置了左、中、右三座大营,左右两营各有兵力五千,中军大营兵力为一万。左右两营位置向前探出,中军大营位置则靠后,形成互为犄角的态势。
如敌军进攻中军大营,则会遭到左右两营火炮和弓弩的打击,必要时又可出营从左右两翼夹攻敌军。如左右两营遭到攻击,中军大营除可提供远射兵器支援外,还可调动兵马由侧后迂回攻击敌军。这阵势俗称“犄角阵”。
如果明军杜松部不分兵,以三万大军坚守萨尔浒,虽不敢最后说必定胜利,但后金军想取胜也没那么容易。
明军三座大营的阵势虽然厉害,但对于久经沙场的努尔哈赤来说,他一眼便看穿了其中弱点所在。
根据明军兵力的多寡情况,他决定先猛攻明军中军大营,引左右两翼明军向中军大营调兵增援,然后趁机攻打地势略低的左翼大营。
到时明军右翼大营见状必会出兵增援,那时自己便可率军于半山腰突击这部明军,待其溃散后,可率军参与对明军中军大营的攻击。最后再集中全军消灭明军左翼大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