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格林文学gl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章汝颍奇士
吕强为张让,夏恽等人诬告入狱后不肯受辱而选择自杀的消息传来。向介自是黯然神伤。吕强乃自己救命恩人,所以此前他多次提醒吕强不要强出头,结果仍是屡屡碰壁,他就知吕强定难逃此劫。幸亏有曹操,钟繇两大书法家在旁与他一起讨论书法,才让向介慢慢恢复心情。
因皇甫嵩,朱儁两军的战局未定,曹军便于颍川原地待命。这天,钟繇神神秘秘的说要带曹操与襄楷去一个地方。两人乐得忙里偷闲,便带上史阿随钟繇上路了。就算曹操如何聪慧过人,向介如何神机妙算,都不会想到此行的收获会是如此之丰。
史阿对三人聚在一起就是讨论书法诗歌这些令他头痛不已的行径早已司空见惯。只好自顾四望打发时间。四人不知不觉就来到高阳里一间大宅面前,望着门匾上“荀府”两个大字,再看着门前的车水马龙,谜底已是呼之欲出。
原来荀家在颍川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故的荀子第十一代孙,以高洁著世,人称“神君”的郞陵侯相荀淑共有八子,人称“八龙”。以前荀家旧里名西豪,因颍阴令渤海苑康以从前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与荀淑八子一模一样。故将其旧里改为高阳里。荀淑八子,名望同噪,其中尤以六龙荀爽名满天下,人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其实荀爽尚有一字名谞,此君十二岁,已把《春秋》,《论语》读到滚瓜烂熟,只是他一直不肯为官。党锢之祸,让他避居汉滨达十余年。以著书为业。人称“硕儒”。直至此年,当今皇上刘宏解除党禁。荀爽难敌思乡之情才回归颍川。不想刚入家门不久,高阳里便已门庭若市。
门人对钟繇显然非常熟悉。不需通报,已由他带着众人自行进内。
荀爽此时年纪已与向介相若,对钟繇此等毛头小子固是不认识。就连已渐露头角的曹操亦只是礼貌上寒暄数句。反而对最近锋芒毕露的襄楷先生另眼相看,不是为其料事如神之能所折服,而是因为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愿为官。其实荀爽哪里知道,自己避世乃当时流行的清高之举,向介辞官乃是为了明哲保身。
前来拜会的颍川名流令荀爽应接不暇。想与襄先生多聊几句的时间亦难以挤出。八龙之首荀俭的儿子荀悦代替荀爽接待众人。钟繇与荀悦显见相识多年。与他打声招呼后就溜了出去。
向介知道荀悦亦非池中之物。与荀爽一样,十二岁已能讲解《春秋》,其强项就是读书过目不忘,为曹操后期的谋士之一,乃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所以,向介于荀悦面前。历陈曹操的优点。此时的襄楷先生身价水涨船高,一言千金。荀悦见襄先生如此推崇曹都尉,自然亦对曹操另眼相待。
此时一年龄二十左右的青年来到众人跟前,只见此子清秀通雅。身透异香,双目似有洞察先机之神。曹操与向介俱是眼前一亮,为其神采飞扬暗暗喝彩。旁边荀悦已为其介绍:
“此乃吾从弟荀彧,字文若。知我者莫若此弟也!”
原来荀悦其父早卒,家境清贫。又见宦官当道。便托疾隐居不出仕。众人莫解,唯有荀彧特别欣赏他。是以荀悦才不由自主的郑重介绍其从弟。
此乃曹操日后的子房。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啊!向介正要与荀彧寒暄几句。背后有人突然间冒出的一句话令他不禁呆若木鸡。他真的很困惑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是否为印证历史?不然,为什么会频频碰到这么多不期而遇的史实记载?
其实那人只是说了一句话,寥寥数字而已。
“荀文若,王佐之才也!”
向介与曹操不约而同转过身去。那人一见曹操呆了一呆。随即仰天长笑道。
“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何颙,何伯求!”向介闻其言不禁脱口而出。
“敢问阁下何以知在下乃何颙?”来人虽然已默认其身份,但对向介的未卜先知,却欲寻根究底。
如果我告诉你我来自未来。你会相信吗?向介暗忖。曹操此时奉上的话语,却正好替他解了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