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格林文学】地址:glxsw.cc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好几次提到了有关科举的问题,比如说《状元袍,两个人一辈子的伤》中,王拱辰和欧阳修斗了一辈子;再比如说《沉沦》篇里,我们讲到了进士意味着什么,苏轼的相关篇章中,我们说过苏轼差一点就成为了那年龙虎榜中的状元,这里,我们专门来聊一聊科举,这可是宋代历史上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话题。今天,在我们的高考作文甚至是中考作文的题目要求里都有这八个大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现在的高考作文,往往是议论文的天下,所以,在鄙人的中学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言文,你不背,老师明天要流泪,议论文,你不写,老师把你“打出血”,当然我的母校,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老师素质极高,从来不打人,所以说打出血我用了个引号,老师打人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如果你真的在试卷上写诗,受到一次很重的批评那是肯定的,交上去,这卷子肯定是最低档,当然如果老师那一天不高兴,也极其有可能是零分。如果你斗胆这样去做了,我可以告诉你,这就是作死。而宋朝有所不同,王安石变法之前,沿袭唐朝旧例(文言文里称作“故事”),重视考察诗赋,王安石变法之后,重视考察策论(与今天评议当前国家大事的议论文有些相似),但无论怎么考,都是为国选材,然而,宋朝对策论以及诗赋的重视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举个例子。假设someone到宋朝参加贡举,幸运地高中了,而且很快被授予了官职,参加了工作,进入了工作岗位,很快啊,他的同事————隔壁办公室的老王同志过来闲聊,顺便与他自己做一个比较,开口不会寒暄,立马就问:“请问这位仁兄科举考得是什么科目啊?”
如果,这个someone指代的是苏轼或者是章援(这个人不太出名,是章惇的儿子,是经过苏轼选拔出来的状元),他们会自信满满地回答:“考了策论!”
老王会拍案叫绝:“是进士,而且都是一甲,佩服,佩服。”
如果,这个someone指代的是吕蒙正,他会一本正经地回答:“考了诗赋”,老王也会为他鼓掌:“了不起,真的了不起,今后,请您多多关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冷宫皇子,签到登基》《欢迎来到我的地狱》《探虚陵现代篇》《大道之上》《大明汉高祖》《冷宫皇子,签到登基》《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剑阁闻铃》《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转载请注明来源:格林文学glxsw.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