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格林文学gl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1.
敬子玉带着侦察小组,经过秘密侦察发现,那些来山下做小生意的,都有意无意地打听抗日先锋队的情况。特别是那个挑着担子剃头的大高个儿,在陉山周围一转就是好几天。他打听得最多,最仔细。
这期间,光金老六家,那剃头的就去过三次。
敬子玉他们也不动声色。等那剃头的走后,也扮成做生意的小贩儿,分成两组儿,一直跟着。到了新郑的观音寺,那剃头的小贩进了一家高门大院儿。敬子玉他们刚想进去,那个先前在陉山寨子里卖货郎担儿的小贩也来了。同样,他们轻车熟路,进了大院儿。
敬子玉他们在观音寺住了下来。第一组,暗中监视大院里出出进进的人;另一组,在村里巧妙地打听大院儿人家的情况。
原来,这个院子是一家姓胡的。胡家前两年遭了难,只剩下一个年青后生。因为没有生计,一年前,就把大院儿卖给了一个姓田的。
那姓田的并不是观音寺人,叫田金锡,50多岁。听说他儿子是个军官,三个月前还回来过。田家大院里养着十几名家丁,还有他儿子带回来的几条长枪。平时,也没见田家人在观音寺闹事儿,大家也都相安无事。
事情到现在,才算有了些眉目。敬子玉和队员商议后,决定抓一个田家的家丁问个明白。
正在这时,负责监视大院儿的队员报告说,那个挑着担子剃头的,又出来了。于是,他们暗中跟踪。快到犁河镇,在一片高岗下的柏树林里,把那个剃头的按倒在地,并用他自己的裤腰带,把他给绑了起来。等到天色将晚,押回了山寨。
那天,于开林有事儿去了长葛县城。于是,赵继虎叫了敬子玉、李清河和葛铁林,连夜审问那剃头人。
那剃头的也不是孬种,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剃头的。去田家大院儿,也是给那里的家丁剃头。
李清河是个暴脾气,见那剃头的嘴硬,拿出一把刀,“噌”的一声,把那人的一只耳朵给切了下来。那人嗷嗷大叫:
“老子就是剃头的,咋了,就是剃头的!”
又听得“噌”的一声,那剃头的另一只耳朵,又被割掉。
“咦,兄弟呀,你是想把人往死里弄啊。中了,中了,我说,我说还不中!”
那剃头的见李清河把他往死里整,怕自己性命不保,满脸流着血,终于说出了实情。
那剃头的只知道,田金锡的儿子田木森,是奉日军特务机关的委派回到河南,秘密发展地下汉奸的。
任务是为日军提供河南各地抗日武装的情况,包括领头人,人员数量,武器装备,活动地点等。
田金锡就是被他儿子田木森发展起来的。还给了很多经费和枪支,以备不测。田金锡为了帮儿子,也成了日本人侵略河南的帮凶。他收买家丁,组织武装。为了不被察觉,总是低调做人,从不与镇上人发生冲突。
田金锡听说陉山上有一支抗日先锋队,就急不可奈地想打听消息。他亲自联络了陉山寨的表弟金老六作内应,并答应金老六,等日本人来了,让他当陉山寨的寨主,并许以钱财。
情况弄明白了,敬子玉指着那剃头的问:“这家伙咋办?”
“这样的人留着也是祸害”,还没等赵继虎说话,李清河只一刀,就抹了那剃头人的脖子。
一旁的敬子玉和葛铁林,本想拦住,怎奈李清河动作太快,想拦都拦不住。
赵继虎气得脸色铁青,对李清河骂道:
“你杀气太重,哪像抗日队员。还是一身土匪习气!”
李清河这时缓过神儿来,也觉得自己行事鲁莽。就对大家说:“对不起,我,我太气愤了。没控制住。”
2.
5月6日,于开林让方柏松在陉山寨加紧队伍训练,让李清河准备好三天的干粮,并交待敬子玉,密切监视金老六家的情况。而于开林和赵继虎,则去县城,见马维珍和杨国贤去了。
杨国贤也正从程表那儿回来,见于开林和赵继虎来到,很是热情。三个人一起,去马县长那里,商议攻打日军的方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